企业动态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时间:2018-10-30   作者:   来源: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关注气候,关注农业,关注气候农业的未来前不久,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指出,“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会不断显现,我们需要做的是趋利避害,让农业生产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根据周兵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利弊共存,但不利影响较有利影响更为显著。

一、对种植业的影响

1.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候变暖,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延长生长期,作物生产潜力增加。

2. 气温升高,作物种植界限北移,适宜种植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3. 气候变暖,农作物低温冷害减少,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有利条件。

4. 但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农作物生育期将缩短,生长量减少;

5. 气温升高还将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化肥释放周期缩短、灌溉成本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成本;

6.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作物吸收更多碳而减少氮的吸收,蛋白质含量降低,进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7. 气候变化将会增加我国东北、西北和青藏地区等地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我国农业复种指数将普遍增加。

8. 在未来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作物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

9. 我国水稻主产区双季稻、单季稻将呈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其中,早稻减产趋势最大、晚稻最小、中稻居中。

二、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影响海水鱼塘的养殖面积,原来在潮间带构筑的鱼塘、虾塘被淹没变为潮下带,养殖面积减少。

2. 全球变暖,暖水性的养殖种类将有机会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转移迁徙,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如大黄鱼由福建沿海扩增至江苏、山东沿海,实施人工养殖将成为可能。

3. 气温升高,水温也随同升高,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期加快,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率提高,产量随之提高,同时水温升高将延长养殖期,养殖鱼类个体加大而提高了产量。

4. 水温上升,会带来病害多发。海水鱼养殖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引发的充血病、溃疡病、烂鳃病,以及寄生虫引发的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车轮虫病等都是高温季节易暴发和流行的疾病。

5. 高温会诱发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养鱼池形成“水华”,在海区造成“赤潮”。赤潮生物覆盖水池表面或进入鱼类腮腔,致使鱼类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后会分解大量有毒物质,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三、建议

1.在种植制度与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选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适合不同气候类型的作物种类及生态类型,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进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推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防御工作。

2.在水产养殖方面,可以通过养殖更多品种、提高养殖数量来积极、有效应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加大对高温疾病的防范力度,推广耐高温养殖技术,对极端气候事件早做预判提前应对。

综上,“搞好土肥关系,应对气候变化”时间越来越紧迫!

 

原文链接:

http://www.nyzy.com/shouye/8165.html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