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过度疲劳大致有十
2017年7月12日,科学网发布了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关于《过度疲劳的土壤亟待减肥提质》的报道(网址链接http://tech.sina.com.cn/d/2017-07-12/doc-ifyhwehx5773218.shtml),由化肥、农药带来的土壤“过度疲劳”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高度关注。根据尹伟伦院士的观点,我们梳理了10条原由。
(1)人均耕地少。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耕地不足1.3亩,相当于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
(2)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质量整体没有显著提高,有的甚至在退化。我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为3.5%,我国约为发达国家的1/2。
(3)基础地力下降。目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仅为50%-60%,比40年前低10个百分点左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4)土壤污染范围大、程度重。全国范围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在过去20-30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与“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相比,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5)“僵土、死土”越来越多。由于追求产量,连作和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土壤养分转化很慢,很多露地土壤已经成为或正在变成“僵土、死土”。
(6)恶性循环加重土壤污染。为缓解土传病害状况,很多农民只好每隔2-3年施用一次土壤消毒剂,不仅加大成本,而且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产品安全。
(7)重化肥轻有机肥。过去60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急剧增长,有机肥施用几乎降至零点。重施化肥、轻施甚至不施有机肥,使有机质积累缓慢而消耗多。同时,缺少有机肥导致化肥增、产量退、地力衰、污染重。
(8)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氮、磷、钾养分的不平衡供应和过量化学氮肥的施用,造成化学氮肥利用率低(仅30%左右),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0%-15%和40%-60%,损失严重。
(9)化肥过量问题多。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重金属含量超标。大量和过量的氮肥和重金属流失于环境中,污染土壤、水体、空气,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
(10)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我国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受农药污染耕地有1300-16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10%以上。化学农药过量使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有机污染严重,且导致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解决上述10条,落脚点就在“土肥和谐”上。土离不开肥,肥离不开土,土肥一家亲才是关键。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60年的实践证明,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最本源,让腐植酸与化肥有机-无机结合平衡养分供给最科学,让腐植酸、腐植酸肥料恢复土壤肌体活力最安全。解决过度疲劳的土壤,让腐植酸哺土还田可举一反三,即与土好,又与肥好,还与环境友好。既然如此,又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