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专委会新闻资讯站


小麦产量从哪里来?

许多农户种地总是埋头闷声干,只要看上去麦田密密麻麻、没有黄叶,就觉得它能出产量。澳佳工作人员走访众多农户时发现,许多农户在播种时喜欢投入大量的种子提高亩穗数,达到一种形式上的高产。但事实上,高密度的播种不仅不会提高麦田的亩穗数,反而还会浪费种子提高成本,甚至因为麦苗之间争夺养分而导致小麦成熟后千粒重远远低于正常播种的小麦。


1.jpg


那怎么提高产量呢?

科研人员为了系统地观察小麦产量的变化,将出苗数、抽穗数、结实数、千粒重作为小麦产量的四大直观因素。而所有能达到增产目的的农化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在这四大因素上进行产品研究。而农户想要麦田增产,也得从这四个因素上着手。


2.jpg


出苗数是小麦增产第一大难关。种植稀疏则土地利用率不足,种植过浅则麦种无法萌发生根,种植过深则会扼杀幼芽。适当密植、合理播种,在拌种时选择能促进种子根系萌发生长、保护种子免受鸟类啄食、提高胚芽顶土能力的壤动FT,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每亩出苗数。 


3.jpg

4.jpg


抽穗数是小麦增产的第二大难关。一般情况下,每个分蘖都对应一个穗,部分营养不良的分蘖无法生成穗,而分蘖一般在小麦拔节前产生。小麦拔节前,会需要大量的养分。准备拔节时,小麦也需要一个茂密的分枝和浓密的根系提供养分。过分密植会导致麦苗之间激烈争夺营养,无法为更多分蘖提供营养。同理,在小麦拔节前,麦田的营养缺失,也会导致小麦分蘖不足。


5.jpg


在小麦拔节前,适当追肥,并添加能进一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茎叶的循环能力、均衡各个分蘖营养供应的壤动,可以提高小麦对养分吸收的效率,促进小麦更加坚挺、茁壮,同时保证每个分蘖都能抽穗。 




6.jpg


结实数是小麦增产的第三大难关。一般小麦麦穗的穗花数是稳定的,但穗花的功能强弱、授粉能力的强弱、花房受孕后结实能力的强弱无不与小麦对养分吸收能力强弱息息相关。在抽穗前,小麦对营养吸收能力的强弱尤为重要。在小麦抽穗前,使用能维护并加强根系吸收能力、提高小麦穗花中花药与胚珠质量的壤动进行喷施,能巩固小麦的根系、维持小麦的营养补充、提高小麦的结实率,进而达到每个穗都能有25-30个籽粒的结实率。 


7.jpg


千粒重是小麦增产的第四大难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如果小麦的千粒重不达标,即使前三关全部增产,也会因为千粒重不足导致产量严重滑落、麦子品质不够无法获得足够利益。但这一关也是最简单的一关,根据实际情况在小麦扬花后喷施少量能维护根系、维护旗叶、提升循环、提高品质的壤动,就能轻松度过这一关。


8.jpg


维护根系能保证小麦植株从授粉扬花后能有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旗叶和籽粒,维护旗叶能提高籽粒中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有机物的含量。甚至籽粒成熟收获前,壤动还能维持茎杆活力为籽粒提供养分直到最后一刻。


9.jpg


壤动FT,一拌三喷,小麦产量就从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