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采风
编者按:
九江基地建设期间,项目建设者们以“自己艰苦奋斗 满足别人需求”的心连心之魂作指引,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工期紧、任务重、新冠疫情、长江汛情等重重困难,始终不忘创业初心,牢记建设使命。他们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用汗水和心血在一片荒草湖泊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绿色循环化工新城。近期,集团公众号将推出九江项目建设者人物通讯专栏——《走近九江项目建设者》,带大家走进一个个项目建设者的内心,回顾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基石如磐 ——记地基处理优化管控团队 2021年5月15日,心连心集团在彭泽召开九江项目表彰大会,集团总经理张庆金在大会上总结九江项目克服四大难关说到地基沉降处理时说,项目组不等不靠、积极主动、集思广益,对各区域前期地质报告进行详细查看,并结合各界区现场设备布置,与各方共同探讨后,创新性地针对各个界区新增基础制定了多达8种的处理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科学设计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成果,是实际效果和建设成本相平衡的结果,体现了建设者的钻研精神和高超技能。 马刚2007年到心连心时就开始坐办公室,大学学的是工民建专业,办公桌上干的是审计工作,2017年的时候,马刚奉命到九江项目工地,任复合肥项目土建负责人,这个工作和他的专业对口,3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马刚开始了他的艰难困苦岁月。 到了九江项目工地以后,随着工程的不断铺开,马刚已不仅仅是在干复合肥土建项目了,变换、低温甲醇洗、氨合成、尿素、成品库等等地基处理都归他的团队负责。 说是团队,其实就是马刚和分给他的两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马刚大学的课本里没有地质结构,而九江项目的地基恰恰就是和地质结构的软磨硬抗。每一个来九江项目工地的心连心人起初都被界区内的回填土所蒙蔽,带着新乡和新疆土地的经验来九江长江边上做地基。打夯是北方做地基的传统,马刚和随之而来的北方的一支施工队伍不谋而合的在复合肥项目工地上开始行夯,几吨重的夯被高高举起,重重砸在长江边上的土地上,很快地下的泥水被夯挤压出来,工地上一片泥泞,长江给心连心的建设者上了第一节地质课。工程停止,看看长江边的泥土之下究竟是什么构造。 长江千万年的流淌中其实也在改道,不然江南的小孤山不会跑到江北去,再加上长江每年的水涨水落,造就了长江岸边独特而又复杂的地质结构,一层淤泥,一层树草杂质,下边或是沙土,或是溶洞。心连心委托西安华陆设计公司设计的相对较小载荷地基方案都是按常规的地质结构设计的,理论上没有一点毛病,而且按照保险原则还都做了保守的余地。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四处碰壁的,而且由于项目赶时间,一些现场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一切矛盾汇集到了马刚的地基团队,前期做的复合肥项目已经有了沉降,当务之急就是因地制宜修改设计上的漏项和调整打桩的办法。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地一策。 碰到淤泥的地方,要穿过淤泥,钻头遇到岩石层才可以灌混凝土,碰到了溶洞很难说深浅,钻头一直向下前进,钻透了,再浇筑混凝土,而且有洞洞相连,混凝土倾泻下去无声无息,最多的一个桩基竟用了150多方混凝土。勘探同样和北方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几平方米范围内就可能是另一个地质结构,所以勘探打孔的密度陡然增加,最后做下来算算,仅勘探的费用增加到近1000余万元。 为难的事情常常缠着马刚团队,尿素、低温甲醇洗等要架空中管道,直径大,液体要中间流过,整个重量要落在地基上,这样的地质结构设计的常规地基肯定不行,图纸设计院不会改的,马刚团队只能硬着头皮上,既要考虑到费用和工期,又要考虑到百年大计不出问题,权衡定夺真是科学和胆略的考验。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成了九江项目地基处理的常态。重要高层建筑需要进行桩基处理,按照公司以往的建设经验,采用先在地面上直接打桩,然后再开挖地面土方,面对九江地下水位高、淤泥质土较厚,地基承载力小等实际情况,在原复合肥高塔投料库桩基施工时,马刚团队调整原有思路,果断采用“先将地面淤泥土层开挖,然后再打桩的方式”,这样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打桩进度,同时节省打桩费用约6万元。低温甲醇洗装置区域后期图纸增加管墩基础200多个,设计均是在砼地面上生根,但考虑到砼地面均在回填土上施工,土方含水量较大,地基容易变形,地面上生根管墩基础可能会产生地基变形,马刚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新增管墩布置位置,拿出了两套实施方案:一是将该区域原有砼梁挖出,采用梁抬梁措施,将管墩生根在新增砼梁上;二是新增管墩周边没有原有砼梁,则将设计院设计基础进行加大处理,增加地面接触面积,来防止管墩基础或沉降可控。 各种各样、集思广益的地基处理方案解决了迎面而来的种种地质结构问题,马刚常常的不眠之夜让他的头发更加稀少,既严重缺觉又往往睡不着。白天他和他的团队永远忙碌着,如此大的工地东喊西叫,最忙的时候他的手机平均5分钟一响,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公司给他派了辆三轮电动车,让他少一点劳累,但几次他到了一个工地又去另一个工地,最后三轮电动车停在了哪里自己都忘了。 争执是不可避免的,地基管控团队处在矛盾的焦点,上边对着设计院,下边对着施工单位,图纸不断变化,工艺别出心裁,施工单位许多时候干活既前功尽弃又无可适从,外来的工人有时和马刚团队吵,想想不怪工人,九江项目变数太多,政策上的,图纸上的,天气上的,马刚团队就尽量安抚大家,有时候吵得急了,马刚也急,天气也不是我管的,我比你们还冤大头呢! 三四个人的地基管控团队身心疲惫的行走在九江项目工地上,两头顶着星星出门回家,他们心里的压力太大,地基是项目的排头兵,他们走不动了,后边的都要跟着踏步等待。有一次,子夜时分,大雨突至,工地临时沟渠排水不畅,碰到这种情况,马刚和团队都要到现场巡查的,调人和机械,指挥现场排水,雨衣已经成了摆设,后半夜回到住处时,全身早已湿透了。疲惫不堪,倒头就睡,第二天感冒发烧,头疼咳嗽,吃点药还要出门,还有许多事情要他们“大驾光临”呢。 九江项目已经投产,项目组对工地重要地基区域进行多次沉降观测,没有出现较大沉降或影响开车的问题,证明地基管控团队所提供的方案正确可行,效果良好。 地基好,是一切好的地基!吃多大的苦马刚的团队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