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专委会新闻资讯站


2021年12月21日23时59分,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是隶属冬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1.jpg




新一轮冷空气已出发


从全国平均气温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时期都是在1月份,所以冬至仅次于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冷的节气,民间也有“不过冬至不冷”之说。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冷空气活动频繁,21日至22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冷空气影响;23日夜间至26日又将有新一股强冷空气吹袭我国中东部地区。


2.jpg

3.jpg


此外,23日夜间至26日,又有一股强冷空气将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地区有4~6级风,气温下降6~10℃,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2℃。预计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北部和东部、江汉、云贵高原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山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北部局地大到暴雪。


古人御寒方法?


虽然冬至节气不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但也是仅次于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冷的节气。古时候,人们大多在冬季会有一段闲散时间,用来躲避冬天的严寒,熬冬盼春。那漫长的冬季里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4.jpg


古代暖气——火墙、火炕

古时,人们把房屋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有火道,火道尽头有气孔能排出烟气,添火的炭口在房屋廊檐下,炭火烧起来后,热量可以顺着夹墙传递到整个房屋,这种夹墙就叫“火墙”,也有将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烧柴做饭时顺便取暖,成为“火炕”。


古代暖宝宝——汤婆子

宋朝还有一种特殊的保暖用具,叫做汤婆子,类似于热水袋,一般是由锡或者铜制成椭球状或南瓜状的瓶子,黄庭坚有诗:“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其中“脚婆”就是指这种汤婆子。


古代户外服——暖帽、手套加大氅

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会选择用动物皮毛制作大氅、披风等,厚重挡风。此外,由于手足容易冻伤,古人便制作出各种款式的手套,上面还绣着花纹,很是时尚。头部的保暖措施更是花样百出。在唐代,有一种从西域过来的“蕃帽”比较流行,又称“搭耳帽”,帽两边有护耳,冬天垂下来正好护住耳朵。元代,家境富裕的女子会用抹额保暖,还有“卧兔儿”、“昭君套”,功能差不多。


作物要如何抵御寒冬?


面对即将到来的降温和寒潮,对于小麦的防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除了浇好防冻水等基础措施外,建议大家及时叶面喷施壤动FT。


5.jpg


寒流前提高作物低温耐受性,壤动FT+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苗黄苗弱地块,适时增加喷施壤动N,通过体外给作物补充外源活性物质,激活小麦体内酶活性,启动植物防御机制,同时又通过叶片补给养分,防止冻害发生。 



对于设施农业番茄、辣椒、茄子等越冬蔬菜类作物,首先做好棚室保温工作,多层覆盖。中后期作物叶面喷施防冻剂,需要叶面喷施壤动FT+乌金龙叶面肥,通过叶面补给养分,养根护根,刺激作物健壮生长,提高抗寒性能。


8.jpg


已成熟的柑桔、猕猴桃等果实,要及时采摘,果树、茶树采取培土保温和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9.jpg

降温来临,我们无法阻挡,只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农业损失。壤动FT 、壤动N、乌金龙等外原活性物质,能提高作物抵御寒冷以及冻害后恢复能力。


冬已至,待春归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唐宋时期,冬至节放假七天,与年节相同。冬至成为了人们远离烦扰、静养心神的“假期”。人们熬冬盼春,慢慢的摸索出一些苦中作乐的消遣趣事。


数九习俗 寒去暖来

关于“数九”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专家的考证,中国至迟从北宋开始,“数九”的习俗便已风靡。记录冬至之后九个九天的每日天气,渐渐有了各地版本的“九九歌”,有了各种画法的“九九消寒图”,雅致而生趣。


古时法定节假日

自古就说冬至大如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冬至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民间节日,一种文化仪式感在其中。汉代时,冬至被正式立为一个节日,那日皇帝会举行郊外祭祀祖先的活动,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而到了南宋,文武百官在冬季庆祝活动结束后,会连续三天穿着吉祥的服装,用红笺互拜,气氛堪比过春节,甚至更加隆重。据史料记载,自唐玄宗时代起,“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这个冬至,和春节、国庆一样,也是有七天的假期。


冬至和立春,谁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二十四节气之首自古有两种观点,一是冬至,一是立春。在《淮南子》和《史记》中都兼有这两种。《淮南子·天文训》以北斗勺柄指向和阴阳哲学的理由定冬至为节气之首,《淮南子·时则训》以四时变化为理由定立春为节气之首,都是合理的。这两种排序方式各有道理,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成分复杂,从不同角度考虑就可以有不同的岁始。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则是更为科学的排序。



10.jpg

北斗运行定二十四节气图




冬日里的“好食节”



11.jpg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我国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

部分内容摘选自:环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