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采风
编者按:
九江基地建设期间,项目建设者们以“自己艰苦奋斗 满足别人需求”的心连心之魂作指引,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工期紧、任务重、新冠疫情、长江汛情等重重困难,始终不忘创业初心,牢记建设使命。他们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用汗水和心血在一片荒草湖泊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绿色循环化工新城。近期,集团公众号将推出九江项目建设者人物通讯专栏——《走近九江项目建设者》,带大家走进一个个项目建设者的内心,回顾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永不言弃 ——刘伟跑九江项目环评手续手记 九江公司外事组经理刘伟在来九江之前是心连心技术中心的,他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专业是工业工程。来之前他没有做过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领导要他去九江公司做外事工作,他本来有些犹豫,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但心连心人习惯于服从,领导让你干肯定有领导的道理,人有时自己看不清楚自己。于是2016年9月7日,他跟着尚德伟书记一行9人成了九江公司的第一批开拓者。 一开始刘伟对外事工作理解得很简单,外事不就是迎来送往、觥触交错吗!?到了九江项目工地,面对长江边的一片荒草湖泊,他才感觉到要把这里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化工工业基地有多少路程要走啊。环保、安全、土地、林地、节能等等手续,在心连心总部,每一项都会有专人负责,而且在家里毕竟轻车熟路。而在这里都需要他一个人去办理,不仅各个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懂,连这些部门的地址他都不知道。 他开始在九江彭泽当地政府安排的临时小房子里学习各种各行业的政策,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在奔走没有路的荒凉工地上,晚上他就寻找研究需要的各种文件。他以为只要把政策吃透了,只要让九江项目的建设在政策里面行走,他的工作就会水到渠成。 当然最后九江项目开车成功之后,他一声喟叹,真是“功夫在诗外”啊。政策仅仅是所有元素之一,他要面临的挑战是政策和书本里绝对找不到的。 只说环评的艰难过程吧。 九江项目120万吨总氨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在行业中是没有的,再加上很多技术方案并没有确定,相关技术参数严重缺乏。为了加快环评报告的编制,2016年底,刘伟带着环评单位人员到新乡总部与四厂技术广泛交流,历时20多天。为了结合九江项目实际,2017年元月又把环评单位人员请到九江公司20多天,与九江技术人员沟通。为了督促环评进度,2017年3月开始,刘伟在南昌环评单位门口的宾馆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去和有关人员进行接触。一方面解决报告编制中的问题,一方面按照要求不断地加快和不厌其烦地修改报告。 终于好消息传来,5月初九江项目环评报告完成并报送到九江市环保局。5月20日,九江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有江西省有关专家参加的环评专家审查会,在此之前,彭泽县政府等部门也做了工作。半年的准备,刘伟觉得胜券在握。但很不幸,这次审查会九江项目没有通过。 这次评审的失败给九江公司带来了重大打击,九江项目一时陷入了停顿。按照常理,这次如果通不过,下次能不能再开审查会还不好说。即使再开,通过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参加这次审查会的成员都是江西省有关专家,让专家改口难上加难。刘伟一下子给打懵了,半年的努力刹那间化为泡影。他徘徊在九江工地上,来来回回走了几个小时。痛苦、失望、焦虑、难受,想哭、想喊,真的就这么完了吗? 不行,绝对不行,刘伟对自己说。环评不通过,九江所有的项目都要停摆,九江项目也极有可能因为这次的失败而夭折。心连心已经的投入付之东流,心连心三足鼎立的全国布局也将短时期无法实现。但不通过并不是死亡,事在人为,只要还有1%的希望,就可能变成100%的现实。 刘伟又从零做起,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征。他又一次次跑九江市环保局,用他的真诚和坚守感动局领导。市局终于原则同意再开审查会,但要求请来专家的权威性决不能低于第一次审查会,对此刘伟深深的理解。理解容易,但找泰斗级的专家谈何容易,他要找多少关系去找线索,然后再三请诸葛呢?层层打探,终于找到了一位70多岁的资深老专家。老专家是第一次审查会上许多专家的老师,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老专家并没有一口否定,刘伟马上制定对策,一方面积极寻找行业案例和资料,针对第一次审查提出的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一方面连续十几天往返南昌和公司,汇报准备情况并邀请老专家到九江项目工地实地考察,彭泽县主要领导和九江领导殷勤陪同。但机缘不巧,仍未成功。 刘伟的第二次希望又一次被扑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斗志常常是让一次次失败激发起来的。瘦小的刘伟不服输不言败,只要前方有一线光明,他就要奋力前行。 在一次次和九江公司的交往过程中,在刘伟一次次去九江环保局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接触中,九江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增加了对心连心集团和九江项目的了解。对心连心人的敬业精神、虚心态度、诚信作风产生了深深的敬佩。特别是对心连心集团总部的考察,更是对心连心有了高度的认可,对九江项目也增加了信心。他们要求九江公司要优化布局,加快园区规划审批,同意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再次邀请一批了解项目的专家召开环评会。刘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是九江公司领导和他一步一步努力积累而来的曙光。 从6月15日起,刘伟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再次寻找、联系省级的符合要求的专家并在6月21日召开了第二次评审会议。最终通过了九江项目的环评报告。 刘伟半年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本来认为走入死胡同的环评在不甘心不罢休不放弃的坚强中起死回生。在这半年中,刘伟来回于九江、南昌的次数最少也有100多次,他在这个时期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写的各种报告、请示、汇报、说明等各种文件达154件。 还有他无数次的在各个机关、各个办公室门口、各个有关领导下班路上的等待已经无法计算,还有多少次流出和没有流出的眼泪,多少次因为担心失败而来的无眠之夜,还有多少无奈想喝不想喝的酒,还有他渐渐稀疏的头发。 其实这只是刘伟跑一个项目的真实写照,除此之外他还有更多跑项目手续的艰辛历程。但环评手续的成功告诉他,只要永不言弃,就一定会胜利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