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采风
编者按:
九江基地建设期间,项目建设者们以“自己艰苦奋斗 满足别人需求”的心连心之魂作指引,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工期紧、任务重、新冠疫情、长江汛情等重重困难,始终不忘创业初心,牢记建设使命。他们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用汗水和心血在一片荒草湖泊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绿色循环化工新城。近期,集团公众号将推出九江项目建设者人物通讯专栏——《走近九江项目建设者》,带大家走进一个个项目建设者的内心,回顾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关键设备关键人 ——记彭鸿华和他的五大离心机建设团队 五大离心机组是九江项目的关键A类设备,转速高,装备精密,结构复杂,系统繁多,让谁担当五大离心机组建设团队的总负责人,九江公司的领导都想到了同一个人:彭鸿华。2009年加入心连心的彭鸿华睿智而精干,大学毕业生先从车间的维修工做起,虚心拜工人为师,勤勤恳恳,少说多做,显露出他将来干事创业的良好素质。 经过基层的锻炼,把学习的专业和化学工业实际结合起来,使彭鸿华逐渐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年轻工程师。心连心从不论资排辈,很快他就担任四厂建设氨冷冻子项目负责人,之后又担任了新疆氨冷冻子项目负责人、20万吨硫基复合肥设备主管、30万吨甲醇项目设备主管。 2017年5月,彭鸿华到九江项目组报道,他所在项目和生产上的离心机建设团队也组建完成。气化炉、水洗塔、锁斗、磨煤机等设备都是九江项目长周期关键设备,材料采购周期长,部分材料和设备还要进口。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考察策划之旅,认真与设计院沟通意见,到同行业实地取经,向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求教,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能耗进行详细的对比和论证。在此期间,彭鸿华共组织内部图纸会审4次,还邀请外部专家组织会审一次。 他的出差每次都是一次争分夺秒的战斗,他要赶时间,他要把能到的厂家都去到。走到了他才知道谁的质量最好,谁的价格最公道。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一共跑了100多个厂家,内蒙、山东、四川、辽宁等等。他绝不在厂家吃饭,谈完了提着材料就走。只要不是太晚,只要还有车次他不会在出差到的城市住宿。所以他去沈阳出差时没有卧铺票,他就一直在火车上站了8个多小时。从四川成都回来时也没有卧铺他整整站了12个小时。在火车上吃泡面他认为是节约时间的最好方法之一。 关键设备因结构特殊,性能要求高,国内外好企业很少,一些企业的价格就居高不下。彭鸿华觉得不能当冤大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采用庖丁解牛的思维方式,将机器设备的主要部件逐项分解出来,确定每种材料的用量。同时了解材料市场行情,并了解供应商当地的工资水平,计算出机器设备的成本价格及管理成本,最终让厂家服气的在价格上让步。 离心式压缩机单价打包报价3200万,他通过分析、对比,拆分、换算等等多种方法。最后使每台机器节省了600多万,三台离心式压缩机竟省下了1800多万。 合成气压缩机,新疆项目时费用是7000万,他用同样的思维和方法购进的合成气压缩机气量是新疆项目的两倍,价格却比新疆项目节省了整整一半。 在设备的厂房、安装设计上,彭鸿华也费尽心思,尽量能节省开支,合成气压缩机厂房本来设计高度是9米。他经过考察对比,向设计人员提出建议,把厂房高度降到了8米。不仅节省了开支,也缩短了建设工期。 设备投入使用从设计、采购、监造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安装和调试对于大型设备也是一次次风险和考验。气化炉等关键设备的吊装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由于3台气化炉重量重,高度高,直径大,卸到九江附近码头的气化炉连大门都出不去。彭鸿华团队结合基建组、物流部等部门对码头大门进行突击改造,然后经过专家论证,制定设备的吊装方案。同时,编制设备运输路线、车辆转弯半径、场地换填夯实、基础处理、设备报检等等。每个过程环环相扣,无论哪里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整体的安装进度。彭鸿华团队将所有的环节进行WBS分解,将可能影响到的因素都提前做了预判。请求九江公司领导协调码头到项目工地之间的道路交通畅通问题,协调项目电气组沟通当地电力部门对沿途高压电缆进行架高工作。同时,将时间节点、责任人明确,分析进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确保了气化炉等设备的顺利到货和安全安装就位。 五大离心机压缩机组是九江项目的核心装置,要保证机器的安全和设施的精细,就必须对存放设备的环境进行严格的管理。新建好的压缩机厂房原来没有封闭,车来人往,尘土飞扬。彭鸿华团队在河南省安装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的积极配合下,仅用5天时间就采用14米×14米×4米高的围挡为设备做了临时防护,地面铺设篷布和木质地板。有效地防止了尘土侵入拆装区域,根本上改善了现场施工环境。为有效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控,彭鸿华团队还要求施工单位对行车操作责任到人,其他人员分工也明确到位,工作安排合理有序,为机组的安装做了最周密的准备。 机组试车时间已确定,彭鸿华团队和各个相关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未完工量上墙公示,沟通各方面情况,要求无缝隙对接。万事俱备,离心机组试车进入倒计时。 2021年1月5日,小氨压缩机完成试车;1月7日,CO2压缩机完成试车;1月11日,大氨压缩机、甲醇循环机完成试车;1月18日,合成气压缩机完成试车,五大离心机组一次试车成功。九江项目副总经理陈敏在九江项目部设备组写给上级的报告中批示说:“离心机组的顺利投运,既反映出施工上质量过硬、过程管控得力,又体现出调试上项目生产无边界协作。围绕大目标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值得表扬与奖励”。 彭鸿华团队以最优异的成绩向九江项目交了一张完美的答卷。这是心血的痕迹,这是责任的留存。前期绞尽脑汁的为公司节省,疲于奔波的来往于各个设计制造单位,后期的装卸运输吊装开车等等,心力体力几乎用到了极限。那一次彭鸿华到码头联系机器卸货,早上6点赶到码头,在运输公司和码头之间开会协调。太阳暴晒,蚊虫叮咬,夜幕降临,他还紧盯着水洗塔的安全。一直到凌晨一点,在一切都安置好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自己开着车奔波20多公里回宿舍休息。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又出发开始新的工作。 九江项目工地的人几乎都有一个感觉,这里真的艰苦劳累,但过后回望,都觉得这是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平台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