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采风
编者按:
九江基地建设期间,项目建设者们以“自己艰苦奋斗 满足别人需求”的心连心之魂作指引,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工期紧、任务重、新冠疫情、长江汛情等重重困难,始终不忘创业初心,牢记建设使命。他们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用汗水和心血在一片荒草湖泊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绿色循环化工新城。近期,集团公众号将推出九江项目建设者人物通讯专栏——《走近九江项目建设者》,带大家走进一个个项目建设者的内心,回顾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质量守门人 ——记九江公司项目部经理张德欣 42岁的张德欣长了一副娃娃脸,看起来只有30多岁的样子,尽管他说每天睡觉时间就是5个小时左右,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他1997年就来到了心连心工作,在封头厂(原新乡旋压封头厂)有着10年的工作经历,2008年调至集团技术管理部参加24·40项目建设,2014年调至新疆基地参加28·48项目建设,2018年2月,又奉命去九江参加60·52·40项目项目建设。想当初把他调到新疆时,他媳妇儿先是不大情愿,因为媳妇儿开着一个化妆品店,又有两个孩子,小的才两岁,又要做生意又要带孩子。但新乡县的人大多都知道,心连心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都很高,当企业的召唤和家庭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最后都是以企业的胜利而告终,张德欣家里也是这样,在俩人的沟通、商量下,媳妇儿毅然作出了转让化妆品店的决定,全力支持和配合老公的工作。心连心给人的感觉就像部队,媳妇儿其实心里明镜一样,有一个在心连心而且一直在进步的老公心里也是甜甜的,撒撒娇而已。 张德欣在九江项目中主要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即工程物资质量和施工质量。又是项目部副经理,他总是说这个职务,在部门层面就是对正职进行补位,即正职不管的他都管,遗漏的或是想不到的他还管;对于公司层面,这就是一个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岗位,上接公司领导,下联各专业组、各主项、经销商和施工队的中间人。工程物资质量和安装质量是既联系又有各自范畴的两件事。管好工程物资的质量,就要梳理和管控好从设计、技术标准、采购、监造、生产厂家、到工地仓库的出入库、施工单位的安装等全过程;项目材料物资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各类工程材料、物资进行管控,即确保合格,正确使用,安装无误。 工程物资的数量、交货期、质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2020年因新冠疫情,好多物资的交货期都延迟了不少,而且张德欣及团队策划的三方对货也无法按计划实施。他组织采购、六分厂、仓库等关联部门人员积极商量对策,并寻求九江公司高层领导提供资源和帮助,最终成功攻克困难。在产品质量方面,张德欣原则性是很强的,尤其是针对第一次和心连心合作的供应商及项目施工前期的各个施工单位,更是严格。张德欣解释说,初次合作的单位或者施工前期质量管不严,中后期就不好控制,就是让他们知道心连心在质量上是绝对没有通融余地的。只有前期拉黑脸,后期才会有笑脸。所以一开始,经常有新的合作供应商或施工单位反映,我们的产品到别的工地都合格,或是以前我们都是这么干的,怎么到了心连心就不合格了或不对了呢?张德欣说,合格不合格要看标准规范、看技术协议、看检测数据,一一对照就行了。 九江项目部每月都会对工程物资进行检查通报,哪些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都记录清晰并告知各相关方。前期因为有许多新的贸易商和供应商,还不适应心连心质量管控模式,致使前期的到货不合格率一度高达40%—50%之多。张德欣是严厉的,但也是实事求是的。他带领团队在质量管控方面,根据施工工期,不合格的原因,使用的温度、介质、工况等进行分类管控。在处理不合格产品的时候,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除了退货,还有现场处理,或是根据问题大小能使用的,扣除价格差异的罚款等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受到了厂家和施工单位的赞赏,既节省了来回的运输费用,又能使工地的工期得到保证。 张德欣更多的时间是在九江项目工地上。他有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参与几乎所有心连心大项目建设的经历,又是干压力容器出身,还取得了对应专业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无损检测射线、超声波、磁粉、着色渗透四项资格证书等等,所以别看他还年轻,但从理论和经验上一般人还蒙不住。记得有一个单位,阀门有裂纹,施工单位反映到张德欣这儿,厂家说,我们做过了探伤,没有问题的,探伤就是给阀门或者管道拍片子,像医院里的CT,张德欣看了片子说,就是有裂纹,再探伤,果然有裂纹。探伤是可以做手脚的,像人开假证明一样。张德欣干探伤时,为了验证探伤的准确性,经常和焊工打赌,谁输谁请客,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他的探伤技能,还增强了其自信心。仅仅在九江项目中,他的团队就复合审查了20多万张探伤片子,可想结果肯定是对方输了,他们不知道这个戴着眼镜,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在探伤上这么老道。 工程仓库也是归张德欣管的。仓库里多数是职工家属,都是新人,也有人觉得仓库的工作很简单,别人来领,你就给货就行了。但工程仓库的工作还真不是谁都会干的,就不说物资的专业性,光是物资的数量就比以前的项目多了一倍还多,还要考虑新人是否认识物资,还要考虑存放、入库、领用、标识、试压等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统筹组建了“工程物资管控班组”,定职责、定流程、定工作标准、定期组织碰头会,圆满地解决了施工物资领用的难题,并且他组建的这一小团队被评为被“2020年度金牌班组”。 2020年11月2日到2020年12月10日的一段日子是张德欣觉得最忙碌的一段时间,那正是项目如火如荼的阶段。项目施工遇到了几个瓶颈问题,主要是各个界区的探伤、水压试验,这都是检验管道焊接质量的两个工序,而且必须先进行探伤,才能做水压试验,其主因是相关施工单位的探伤进度无法满足开车工期的需要。九江公司开会决定,将这一重担交给张德欣,因为整个项目团队成员中只有他是专业的。他和他的团队先是梳理了各个区域探伤单位的实力,再根据各个主项负责人实际了解的探伤工作量,进行现场实地查看分析,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要完成任务,必须先解决需要实际探伤的焊口数量、探伤装备及人员不足、搭架子等主要问题。于是他领着有关人员白天安排识别焊口、搭架子,为晚上的探伤做准备,晚上领着主项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员、探伤人员、车间人员、监理核对已探和未探的管线,确保焊缝不漏检;识别分析管道数据表,踢出设计探伤质量过剩的管线。每天还要配合各探伤单位审核片子、协调不合格焊缝的处理等工作;经过30多天的日夜奋战,他们共计完成3000道左右的焊口探伤,拍了几万张片子,成功克服探伤这个施工上的拦路虎。 九江项目建设伊始的目标是“建设一流项目”,自然九江项目对质量的要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德欣记得一条氧气管线的裂纹问题,可能是项目和分厂在质量管控衔接上没有做好,管线在焊接、探伤、脱脂、吹扫等一系列工序都已完成时,分厂有人提出,有两根已经安装的氧气管道有凹坑和裂纹,一下子弄得大家心里都比较紧张,怎么办?“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这也是九江项目团队的一个共识。为此项目组开了两次论证会,决定用排除法打消这个堵在喉咙口的“东西”。根据过程记录排查,锁定疑似管道,划定探伤范围,探伤确认;根据管道标高及走向,选择管道割口位置,可视化检查。拍了200多张探伤片子,没有找到有裂纹的地方,又用了10天时间进行焊接、探伤、酸洗、脱脂等工序,花了十几万经费,换来了大家心掉到肚里了。心连心就是这样,遇到质量、安全问题时,不惜时间,不讲代价。 张德欣每天行走在工地上,天天觉得有干不完的事情,每天在忙碌的现场,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经用,所以才有了他嘴里的那句口头禅——“在新疆总是感觉时间用不完,在九江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没干呢,天黑了,还没睡呢,天明了。”看着九江公司的高层们,哪个都比他年岁大,德高望重,看着那些天天跟打鸡血一样的同事们,哪里有问题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和声嘶力竭协调问题的声音。他必须跟上,不让他分管的这一块儿掉链子。平均一天200多个电话,最多的一天在工地上行走了三万多步。有一次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跟领导说了一声,他让手机在飞行模式上趴了一下午,他也结结实实睡了一个下午。有人问过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他说就是下班了躺在床上。他和他团队里的那些干了多年工程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礼拜天和节假日,如果真是让他们过一个礼拜天,确实有好多人还就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是啊,这就是他和他团队里那些“老项目人”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