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专委会新闻资讯站


  在2021年“感恩周”之际,公司开展以“感恩平台 奋斗有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讲述,一个个心连心奋斗者与心连心公司共同成长的故事,强化感恩意识,引发共鸣,增强凝聚力,为了心连心的美好明天而继续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新乡合成氨事业部设备管理部仪电一车间维修工段长、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学科。16年,公司系统性的全面培养和他个人的努力使他成为了公司维修的代表人物,先后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优秀的维修人是如何炼成的。


心连心——培养我成长的地方


     今年5月21日,我应邀到我的母校——河南工业大学做了2个小时的报告,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接待了我,对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回想当年,我曾经还因为电机拖动这门课程挂科而苦恼,如今,我能作为我们那一届唯一回去作报告的学生,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心连心公司培养的感恩。十六年来,一个个师傅教导我做事、做人,他们的名字,我永生难忘。


1.jpg


可以说,公司对我的培养,从我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了。2005年8月,在接受过军训的洗礼后,我来到了一分厂电管站,坐在那等分配的时候,我的心是忐忑的,不知道面对自己的是什么工作。五年后才知道,当时的站长—宋海发已经给我安排好了长达数年的全套学习流程,直到我成为一名工段长。

我到的第一个班组是维修三班,在这个班组,我主要学习基本的电气控制、工具的使用,还接触了PLC的使用。记得在三班呆的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从来不让新工下手干活的班长,把我领到一个房间,里面是一台新的电葫芦。班长跟我说:“这台设备的控制箱没有接线,今天你的任务是把他接好。”我很兴奋,用心地接线。到下午快下班时,班组的所有成员都来了,我才知道,这是对我的一次考核。我不负众望,接线成功,各项功能全都能实现。

考核通过,第二天我被安排到了维修四班,在这里我要全面了解全厂的设备和工作。在维修四班,我学习了锅炉的全套电气设备,接触了高低压变频器,在岳世营、李学红等前辈的教导下学习了高压柜的控制系统。接下来是维修一班,在陈世明、张成圆、朱晓东等前辈的带领下,学习了行车、皮带机以及造气等岗位的电气知识。这仅仅是基础,现场设备熟悉完之后,我到了变电站,开始了变电站的学习。

在变电站,吕强盛、李坤鹏、刘彦铭、刘万喜、任绍辉几位老班长,手把手地教我。吕强盛手把手教我电压并列回路,任绍辉半夜带我在变电场核对直流系统,刘万喜在高压变频器原理上给我启蒙,刘彦铭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场管理......不止这些老班长,当时每一位老工人都在无私地教导我,就这样,我一步步从学生到班长再到工段长,每每回忆起这些,都很温暖。很感激宋站长,感激我的每一位师父。他们的名字,他们教我的每一个知识,我都终生难忘。

不仅仅是师父的教导,公司还给我安排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的知识和眼界不断开拓。2006年,刚结束见习期的我,就随二分公司开车组到南京学习微机保护系统,一待就是20天。从基础的通信技术、继电保护到供电自动化的应用等,让我开始接触一个新天地。这不但为我以后做好运行工段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也让我能够开发班组级管理软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除此之外,高压变频器厂的参观学习,为我的高压变频器维修打开了思路;励磁柜厂家的学习,让我全面掌握了励磁柜结构,为后来多项QC技改奠定了基础。一些改造,还得到了他们厂家的感谢信,诸如防晃电的技术交流、消弧柜学习等等,不计其数。这都要感谢公司给我学习的机会,给我成长的支持,让我的知识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我的技术不断地提高。


2.jpg

(2015年,创新工作室荣获新乡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


2014年,公司为我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也是展现每一位电气工作者的平台——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集团工会主席炎灿炬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从萌发到成长,再到壮大。刚成立工作室时,9个人在高压班的检修室里,畏畏缩缩,不知道做什么,不敢下手。是当时的吕强盛站长说“不要怕修坏了,要敢于尝试”,是炎主席说:“俢坏了我承担”,让工作室放开了手脚,开始了自主维修。炎主席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思想理念,为我们指明方向;吕强盛站长和我们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前进;优秀的电气工作者们共同钻研搭建平台。在公司的支持下、在工会的带领下、在广大电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相继取得了新乡县工人先锋号、新乡市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我也拿到了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至此,才有了开篇的第一幕,我受邀回到母校做报告。

我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得益于公司给予我平台,得益于师父们的教导,得益于每一位电气工作者的支持。公司给予了我培养,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