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外加碳源对红球菌IcdP1降解荧蒽的特性研究

作者:夏瑛铭;张朝晖;王亮;赵斌;左宇环;张敏;李君敬;惠旭;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献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时间:1970-01-01

摘要: 从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河道底泥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荧蒽降解菌,经形貌分析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后确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命名为Icd P1。之后对该菌株降解荧蒽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荧蒽浓度为50 mg/L时,Icd P1在培养42 d后对荧蒽降解率可到达31.69%。投加"蒽-菲"混合物、葡萄糖、麦芽糖、腐殖酸(HA)等外加碳源可以不同程度强化Icd P1降解荧蒽的能力,其中投加葡萄糖对红球菌降解荧蒽的强化效果最好,且荧蒽去除率和红球菌生物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好,说明葡萄糖最适合作为该红球菌降解荧蒽的共代谢基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无论是否添加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红球菌Icd P1对荧蒽的降解都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但葡萄糖的加入大大提高了Icd P1菌对荧蒽的降解速率。

关键词: 荧蒽;;红球菌;;外加碳源;;河道底泥;;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