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长文稿

《腐植酸肥料优化土壤与环境友好摘要》(2012.5腐植酸杂志卷首语)

时间:2013-01-17   作者:曾宪成   来源:

    腐植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质,与土壤共存亡。近十几年来,腐植酸肥料产业迅速成长,枝繁叶茂,日新月异。腐植酸开发肥料越专业越精准越与环境友好。

.

    一声,腐植酸的来路

.

    (1) 腐植酸从土壤中来。腐植酸是土壤“脉动”的主力,是土壤腐殖质中最活跃的组分,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60%以上。因此,没有腐殖质和腐植酸的土地,就不能称其为土壤,仅仅是“土地”,甚至只是风化了的岩石而已。

.

    (2) 腐植酸从矿源中来。我国拥有的风化煤、褐煤、泥炭三大资源约2000亿吨,属于不可再生的腐植酸天然资源,是工业化开发利用腐植酸的基础原料。生物腐植酸可再生利用。工业化利用腐植酸的目的在于反哺土壤。

.

    (3) 腐植酸从实践中来。200多年前,人们对土壤中的“黑东西”搞不明白,直至1807年德国的汤姆森(Thomson),第一次从土壤中用碱液提取腐植酸至今205年。19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黑东西”→“暗色物质”→“腐殖质”→“腐植酸”等长期、复杂的探索过程。在开展“维土革命”的新形势下,“认识/利用—再认识/再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声,腐植酸组分与肥料结合条件优越

.

    腐植酸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高分子芳香羟基羧酸,含有羧基、酚羟基、醇羟基和醌基等活性含氧官能团。腐植酸分子量小到几百,大到几百万。通常认为,腐植酸由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个组分构成。腐植酸是一种亲水的可溶胶体,既可凝聚又能胶溶。

.

    ——腐植酸通过胶体作用形成土壤团粒,保肥、保水;

.

    ——腐植酸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与其表面积对水膨胀大小有关;

.

    ——腐植酸具有脲酶抑制作用;

.

    ——腐植酸是活化态胶体粒子;

.

    ——腐植酸属于理想的氨稳定剂。

.

    综合利用腐植酸各组分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腐植酸开发肥料的优越条件,有利于腐植酸肥料可持续因地因种应用。

.

    三声,腐植酸肥料科研(试验)成果基石坚固 

.

    (1) 天字令。特别重申,在“国发[1974]110号”文件(批转燃化部、农林部“关于积极试验、推广和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报告”的通知)和“国发[1979]200号”文件(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加强腐植酸综合利用工作的请示报告”)的全面推动下,腐植酸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已成经典,而且历久弥新。

.

    (2) 专利多。从近三十年研究成果看,自198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有专利登记以来,截至2012年6月,腐植酸专利信息共1640项。其中,腐植酸肥料专利847项,占总专利数的53.3%,从而印证了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应用的广泛性。

.

    (3) 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开展腐植酸科学研究的院校逾500家,腐植酸科技文献数据数亿计。近十年(2001-201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腐植酸文献2000多篇,腐植酸肥料近500篇,信息量多达260万字。

.

    (4) 验证全面。截至2012年3月,仅农业部登记的水溶性腐植酸产品多达1292个,涉及农作物试验品种1000多种类,涉及全国845家企业;其他类肥料则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

    四声,腐植酸肥料优化土壤与环境友好

. 

    (1) 腐植酸保障“土壤血统”长治久安。“腐植酸是土壤核心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越来越受到业界广泛认同,“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日渐引起国家有关产业部门的重视。对此,我们将依“土壤血统”的“脉道”而寻根论价。

.

    (2) 腐植酸肥料越专越精越与环境友好。第一,取材天然。腐植酸资源既有矿源腐植酸,又有再生腐植酸,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注定了其绿色、环保、有机的天然秉赋。第二,融合多元。腐植酸可以与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多元融合,且独具肥料产品特色。第三,优化土肥。腐植酸是土壤的本源性物质,与肥料结合投入土壤后,可以优化土壤环境,促进土、肥和谐共生。第四,环境友好。腐植酸与之肥料,相对于土壤环境而言,其本身就是“减压器”“储碳库”“调控阀”。

.

    (3) 腐植酸肥料节能减排显著。实践证明,腐植酸复混肥料可使等养分的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假如全国农业耕地使用该类肥料,单按2009年尿素产量5546万吨计算,可节省554.6万吨尿素、815万吨标准煤和47亿度电,少排放2250万吨CO2。

. 

    五语,维土来

.

    面对国内外环境压力,特别是土壤环境压力,利用腐植酸肥料则符合土壤环境需求,具有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借用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的话说,腐植酸介生于食物链,能够“让土壤更肥沃,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奉上科普诗《维土来》(见本期科普板块),与大家共勉。

.

(注:本文为作者在2012年10月13日“首届农业生态与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学术研讨会”上所做专题报告的内容摘要。)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