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近十多年,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带领全行业在腐植酸修复生态环境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绩。腐植酸是净化生物圈、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在土壤中,腐植酸作为土壤腐殖质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的形成,物化性质和肥力起着关键作用。没有腐殖质和腐植酸的土地,就不成称其为土壤。为了确保土壤安全,充分发挥腐植酸修复土壤的作用已迫在眉睫。现将毛达如、曾宪成联名向国家高层提交的建议全文编发如下,与大家共勉。
.
.
2012年6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1/5左右,总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另有荒漠化、干旱耕地15亿亩,酸性土壤4亿亩,盐碱地2.5亿亩,而且仍在继续恶化,土壤状况堪忧。
.
毛达如、曾宪成建议,为优化土壤环境,必须重视发挥腐植酸修复土壤的作用。
.
毛达如、曾宪成说,“土壤应该净化,向土壤投放物质,哪些物质能投,哪些物质不能投,哪些物质必须‘优化’达标后才能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土壤的安全。”
.
天然腐植酸是净化土壤的本源性物质,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宝贵的绿色动力资源。腐植酸绿色环保新农资产品(土壤调理剂、肥料、农药等一系列)越来越受到专业领域的“青睐”,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保障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在微生物以及地球物理、化学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和转化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弱酸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褐煤、风化煤、泥炭之中。腐植酸具有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施用腐植酸后足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强土壤的活力,适宜植物生长。腐植酸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pH),活化土壤,优化土壤环境,达到治理盐碱地的效果。从根本上说,长期坚持施用腐植酸或由腐植酸制成的专用肥料,会把贫瘠的土壤和盐碱地改造为良田。腐植酸还可以疏松耕层土壤,破坏盐分的积累,降低表土含盐量,起到隔盐作用,从而提高出苗率,减少弱苗、死苗,促进植物健康成长。腐植酸还能改变农药的结构,一些有毒有机农药与腐植酸结合后,毒性明显降低或消失。
.
毛达如、曾宪成认为,在净化土壤中,首先应该划出一条红线,对于那些与土壤组分同质的、匹配的、相似的投放物,必须经过筛选界定(尺度)清楚;对于那些物质来源不清,未能设立投入标准的,一定要禁止投放,以免后患无穷。
.
对此,向土壤投放哪些物质,国家产业部门要判别清楚,凡是与土壤匹配的物质要规划好,凡是与土壤相似的物质要设立准入条件,凡是与土壤相背的物质一定要禁止入土。在制定各类有机物投入标准中,一定要把净化土壤的标准制定工作,纳入到国家法律、法规的高度来管理。
.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同时,环保部近期也正着手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随着国家对土壤保护力度的加大,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改良剂等产品将迎来发展良机,必将在解决因过量施肥带给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质下降、板结、微生物减少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
当前,在全球应对愈演愈烈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严峻挑战中,土壤安全是第一位的。以“食”为例,“土不安全了,食品还安全吗?”。
.
就如何利用腐植酸在净化土壤中的作用,毛达如、曾宪成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
第一、国家必须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建立起“土壤系统”的强制性保护措施。土壤是有生命的,不是想投放什么就投什么,不是所有有机物都是安全的。建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按照“土壤系统”的组成性质(本源性组分),确立安全投放土壤有机物的种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阻止非本源性的物质向土壤任意投放。
.
第二、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层面上,尽快制定净化“土壤血统”产业体系的专项扶持政策。众所周知,没有腐植酸,土壤就死了。从有机质→腐殖质→腐植酸,形成腐植酸少则两三年,多则上百年,土壤有机质严重匮乏,腐植酸是优良的有机质。建议国家产业部门制定向土壤投放腐植酸的专项扶持政策,以确保“土壤血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再造和恢复。
.
第三、国家应该在社会层面上,对投放“土壤系统”的物质进行比对研究,统筹产学研各方力量,使得净化“土壤血统”建设的社会资源最大化。腐植酸是“土壤系统”的本原性物质毋容置疑,也是土壤的功能性物质。通过工业化利用腐植酸,向土壤投放腐植酸是净化“土壤血统”的最有效办法。建议国家产业部门设立向土壤投放物质的专项研究,确立净化“土壤血统”的重大专项课题,界定安全投放物,切忌各说其是。
.
第四、国家应该设立“土壤系统”建设工程管理委员会,严把承载中国13亿多人口生存安全的入“土”关。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建议国务院统一农业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产业部门的职能,组成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土壤系统的管理和建设,以确保土壤治理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