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涵养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五千年以来国人视“土”如命。参考方块字“积土成山”、“开疆拓土”、“画土分疆”、“飞土逐害”、“率土宅心”、“安土乐业”、“故土难离”、“寸土必争”等后,可以肯定华夏子孙的血液之中无不流淌着深深的“维土之情”。
.
怎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遭受着来自于化肥、农药、地膜、城市垃圾、农村生活垃圾等的饱和攻击,土地越发变得沉疴。受迫于此,各种瘴乡恶土、土崩鱼烂、累计子孙后世发展的各种面源污染问题四处显现。据世界银行2010年发布的《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污染地块约30万块,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全国10%以上耕地因受污染粮食减产约100亿公斤、总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因食用砷、镉、铅等含重金属污染食品的伤人事件频发,以上种种现已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
为此,中央及各部委积极研究应对,陆续颁布了众多土地环保相关的政策。其中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经出台,便引来了各方关切。或许是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以土地为具体指向的环境保护综合性规划,坊间更发出了“第三次土地革命”即将到来的呐喊。为了更好的认知、褒扬“第三次”,在此要与大家一同回顾一下之前的“土地革命”:
.
“第一次土地革命”亦为“土地战争革命”——从晚清颓治下急剧暴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具有朴素共产主义思魂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首倡并最终由毛泽东主席实现的“耕者有其田”土地运动革命。里程碑式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
.
“第二次土地革命”亦为“土地生产革命”——围绕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分田到户政策到三十年后的土地流转新政等展开,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土地经济革命。既是对各个历史时期下三农问题的总结与突破,也是对市场和计划两者经济手段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与土地政策的持续嫁接。通过“第二次土地革命”基本解决了关系到国计民生、国稳民安的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即农村改革问题,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历史要求。
.
“第三次土地革命”亦为“土壤安全革命”——基于土壤大面积污染而引发的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为此环保部提出了《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以期维护国家土壤安全。为此,我们深刻认识土壤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深刻影响,力求以科学方法净化土壤血统的“维土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七点四亿农民生产力、确保土地乃至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极问题。以至于“规划”一经出台,笔墨重彩,备受世人瞩目。仔细想来,其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次土地革命。
.
出于对腐植酸大环境修复产业的职业敏感,我仔细研读了“规划”……
————————————————————————————————————
有关详细欢迎阅读《腐植酸》杂志2012年第5期(总第148期)
[腐植酸环保应用]专刊文章!
.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