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南极长城站附近水域沉积物中溶解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和光谱分析

作者:李盼盼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文献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时间:2015-06-11

摘要: 本文主要从各方面对南极长城站附近水域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是沉积物提取液的溶解有机碳(DOC)、沉积物的碳含量、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光度和荧光光谱及沉积物的含砂率,主要研究区域包括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及菲尔德斯半岛附近湖泊两个水体。通过对各个参数的分析研究,了解南极南设得兰群岛海域及菲尔德斯半岛上CDOM的分布特征,及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沉积物提取液的DOC含量变化范围为8.34-37.17 mg/L,沉积物TC与TOC的含量变化范围为分别为0.21~0.87%、0.21~0.81%,均呈现近岸向开阔海域递减的趋势;光谱斜率比SR近岸高于开阔海域,表明近岸CDOM老化程度较强;各沉积物CDOM提取液的EEMs光谱大体显示出主要由新近的水生生物降解产生的类色氨酸R物质、分别反映的是海洋UV类腐殖质a和陆源类Vis腐殖质C这3个荧光特征峰,P4站位因为距离陆地(乔治王岛)较近,除了显示出R和a两个荧光特征峰之外,还清晰的显示出了C特征峰;P4和P2表现出较高的腐殖质特性,生物源指数范围是0.5~0.91,荧光指数十分接近,变化范围1.77~2.00,表明这些站位中CDOM来源以内源为主,受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外源输入影响较小。菲尔德斯半岛附近湖泊沉积物提取液中DO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40-53.22 mg/L,沉积物中TC含量变化范围为0.96-8.45%,TOC变化范围为0.17-8.24%,均比海在沉积物含量多;光谱斜率比SR的值LW1>LW3>LW5>LW4>LW2,表明LW1站位老化程度较高;荧光强度LW5>LW2>LW1>LW3>LW4,与海洋沉积物相比,多了一个类色氨酸T荧光特征峰,类蛋白物质在湖泊中的产量比海洋中多;腐殖化指数LW5>LW2>LW4>LW1>LW3,与荧光强度分布基本一致,生物源指数范围是0.55-1.18,各提取液的荧光指数十分接近,主要范围是1.88-2.17,与海洋站位相似,表明这些站位中CDOM来源也是以内源为主。

关键词: 南极长城站;沉积物;有色溶解有机物;溶解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