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哈尼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该地区发育的哈尼泥炭则是我国东北山地泥炭的代表,该区域长期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本区泥炭连续性好,沉积速率较快,为反演哈尼地区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哈尼泥炭中腐殖化度和总汞含量的测试分析,提取出区域16000年来的环境气候变化信息,结合前人对草海泥炭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两地的气候的变化特征。最后,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进行敏感性实验,获得两地气候对太阳活动中紫外辐射变化的响应特征。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 16057 a B.P.~1002 a B.P.的吉林哈尼泥炭所反映的区域气候变化大致经过了5个阶段:16057 a B.P.~11710 a B.P.更新世末期的寒冷期、11710 a B.P.~10260a B.P.全新世初期的温暖湿润期、10260 a B.P.~8870 a B.P.温度剧烈变动期、8870 a B.P.~3650 a B.P.全新世温暖湿润期、3650 a B.P.~1002a B.P.全新世后期的干冷时期。该地区16057a B.P.以来发生过多次气候突变降温现象,分别在13750、12380、11060、10260、9700、8150、5800、4200、2800、2100、1500、1200 a B.P.。(2)通过对哈尼泥炭腐殖化度和总汞含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其有3000a、1500a、78a、63a-66a、54a-56a、48a-39a的准周期。其中,多数周期都能和太阳活动的周期联系起来。(3)本文中对哈尼与草海50年的气候模拟结果表明,哈尼地区与草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但是两地的气温上升速度不一,且草海地区气温上升的速度相对较快。(4)紫外线的变化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各地区对于紫外线变化而引起的气候波动的响应程度不一,对比哈尼和草海两地,发现哈尼地区的气温对于紫外线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增加的紫外线对于哈尼地区有着升温作用,而对于草海地区则有着相反的降温作用。
关键词: 哈尼泥炭;总汞含量;腐殖化度;气候变化;太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