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目前已发现中坝气田,以及大兴场、盐井沟、平落坝等含气构造,近期针对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岩溶气藏的勘探在古隆起高部位取得了突破,新深1井、川科1井、彭州1井等探井试气效果良好。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发育以白云岩为主,辅以灰岩、膏岩、泥岩的一套沉积岩体系,纵向上可分为雷一至雷五段,雷五段即天井山组。川西坳陷雷口坡组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包括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以及蒸发台地相,亚相主要有泻湖和潮坪。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是川西海相碳酸盐岩演化的最后阶段,之后川西地区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建设性成岩作用有3种: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运动运动;破坏性成岩作用有5种:压溶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自生矿物发育以及充填作用。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大部分储层为中孔低渗,喉道较细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多以次生孔隙为主。坳陷北部中坝地区雷口坡组气藏储层较为发育,为裂缝-孔隙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构造活动产生微裂缝改善连通性;坳陷中段雷口坡组受构造抬升以及古岩溶作用影响形成了须家河组与雷口坡组间的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孔隙类型以次生的溶蚀孔隙为主,古风化壳岩溶储层既可以作为储集岩也可以作为沟通上下烃源岩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的厚度对古风壳岩溶储层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川西坳陷雷口坡组较为有利的储集层即是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内幕滩相藻砂屑白云岩储层和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的古风化壳顶岩溶储层,有利储层发育都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雷口坡组天然气类型主要为成熟~过成熟的混源气。中坝雷口坡组气藏天然气类型主要为偏向腐泥型的混源气,气源主要来自下伏二叠系泥页岩的气体、甚至更深层油裂解气以及上覆的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的煤成气;坳陷中段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气藏天然气为腐殖型的混源气,气源有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供给,也可能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型气。中坝雷口坡组内幕气藏成藏过程:第一阶段,中三叠世末表生成岩孔隙建造期;第二阶段,晚三叠世中晚期古背斜圈闭形成期;第三阶段,燕山期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油气规模聚集期;第四阶段,喜马拉雅期油气藏最终成型。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岩溶气藏成藏过程:第一阶段,中三叠世末表生成岩孔隙建造期;第二阶段,晚三叠世中晚期有利油气聚集的古隆起构造带形成期;第三阶段,燕山期古隆起构造带继承发育-油气大规模聚集期;第四阶段,喜马拉雅期气藏最终定型期。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1)古隆起背景影响油气的早期运聚,对油气有着明显的指向作用;(2)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3)有利的疏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4)充足的烃源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前提条件;(5)圈闭的封盖、保存条件,是决定大中型气藏成藏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成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