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的影响

作者:董扬红;曾全超;安韶山;张宏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文献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时间:2015-02-15

摘要: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对土壤有机碳作用机制的影响,选取延河流域森林区5种典型林型植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黄土高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和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植被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腐殖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为辽东栎、丁香和侧柏>人工刺槐林>三角槭。5种林型植被下,丁香群落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有机碳(MBC/SOC)最高(0.0345),其余依次为人工刺槐林、侧柏、辽东栎,三角槭最低(0.003 5),相比于其他林型植被,丁香更有利于土壤碳积累和碳素的有效利用。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表现为辽东栎、侧柏>三角槭>丁香>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活度即EOC/(SOC-EOC)表现为侧柏、辽东栎>三角槭、丁香>人工刺槐林,表明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人工刺槐林土壤腐殖化度和聚合度显著高于其余4种植被,其0~10cm,10~20cm土层的(HA/SOC)分别是其他植被的4.75~5.7倍和2.57~3.6倍。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活度;腐殖质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