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祁连山首次发现冰楔假形及其意义

作者:吴吉春;孙立平;盛煜;吴青柏;李金平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方铁路办公室
文献来源:冰川冻土;   时间:1970-01-01

摘要: 2007年11月,在祁连山东段南坡大通河上游河谷右岸的取土坑内(37°51′N,100°08′E;海拔3618 m)首次发现楔形构造,成群分布在表层草根腐殖土之下约0.5 m深度处。楔体呈袋状或舌状,楔口宽度和楔体高度约在2.0~3.0 m,宽高比值接近1.楔体周围地层为冲洪积相碎石土堆积,充填物为土黄色、灰黑色粉质土。楔体两壁附近的卵、碎石长轴具有平行于楔壁的定向性,说明这些碎石曾经受到过挤压,据此初步判断这些楔形构造为冰楔假形.这些冰楔假形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冻土演化和古气候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冰楔假形;祁连山地区;发现;古环境